玉米丫子,到底掰不掰?今年千萬別再錯了!每年這個時候,關于“玉米丫子到底掰不掰”的討論就如同夏日的悶熱,一次又一次在農業社區和論壇上升溫。各路種植大戶和經驗老道的農民們,根據自己多年累積下來的田間管理經驗,對這個問題各執一詞,讓這場辯論似乎永遠也找不到答案。 掰還是不掰? 那么面對這個問題,我們究竟能怎么做?先來捋一捋各方觀點。 掰掉派的主要觀點: 1. 養分分配:掰掉丫子可以避免它們與主稈競爭水份和養分,從而保證玉米棒的營養充足。 2. 通風透光:消除丫子后能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對玉米的整體生長更為有利。 3. 避免營養不良:掰掉丫子可以預防養分搶奪問題,避免主稈和丫子玉米棒都因供養不足變得籽粒不飽滿。 不掰派的主要觀點: 1. 增加光合作用:丫子等同于葉片,有利于提高植株的總體光合作用,對生長發育有益。 2. 避免傷口感染:掰掉丫子會留下傷口,可能導致水分、養分流失或病害感染。 3. 增強根系吸收:丫子的存在可以增加根系數量,從而增強吸水吸肥能力。 4. 成本考慮:掰丫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大體上對產量影響不大,不劃算。 綜合建議 基于以上分析,顯然,不必專門掰丫子。 - 播種密度大的地塊,由于丫子數量相對較少,其對整體玉米養分的影響可忽略不計。 - 在缺苗或斷壟的地塊,或者是邊緣和轉角處,可以適當移除部分丫子,以保證田間通風透光更佳。 - 對于大面積種植,掰丫子不僅效率低下,而且成本高昂,從經濟角度考慮并不實際。 然而,如若田間丫子生長過于旺盛,以至于超出主稈,這時候,適當地移除一些丫子可以防止它們對主稈造成過大的養分搶奪和遮光,但這種情況較為少見。 來源:化肥農藥助手 |